香功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页首页  日历日历  相册相册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会员会员  群组群组  注册注册  登录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向下 
作者留言
蒋开文
Admin
Admin



帖子数 : 263
积分 : 709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23-08-13
年龄 : 62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Empty
帖子主题: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Empty周一 八月 28, 2023 9:25 am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摘 要:


《阿Q正传》这篇小说到底是也批判和改造国民的精神为主题,还是以表现表现政治革命为主题?从小说发表之初至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分析,以及鲁迅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具体行动,证明了《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也关注政治革命。


关键词:阿Q正传 关注 国*民* 精神


《阿Q正传》发表之初,沈雁冰、周作人等人都强调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从启蒙主义的角度正确地分析了《阿Q正传》和阿Q典型的意义,阿Q被充分地现实化和生活化 ,但他们没有深入地探讨小说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与中国革命的现实关系。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激流暴湍中,阶级观点在社会意识中不断地被强化。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形势已经改变,在当时的路线和政策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人们更重视《阿Q正传》所反映的农民问题和辛亥革命问题,将改造国民性与 教育 农民和 总结 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联系起来,如强调阿Q作为农民或落后农民的阶级本质,提出阿Q的革命性和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等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对文*革*的反思,反封建思想革命“研究系统”以批判的姿态出现,否定了以前的所谓社会 政治 革命研究系统,更强调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主题,认为鲁迅小说只是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 艺术 价值也就定位在反封建思想革命上。


其实,鲁迅并没有把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对立起来,鲁迅小说也没有只表现思想革命不表现政治革命,他所说的“第一要着”[1]是改变国民的精神也不是把改造国*民*性作为救国救民的唯一道路。相反,他对社会政治革命有非常敏锐、深刻和独到的认识,具体到《阿Q正传》来看更是如此 。


小说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图,揭示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巨大历史作用。在未庄社会中,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组成了一个具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标记的统治集团,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对下层人民实行专制统治;而阿Q、王胡、小D等穷人则过着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连饮食男女等人的基本权利和本能要求也被剥夺,“不准姓赵”事件、“恋爱的悲剧”“生计问题”都十分典型而尖锐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人民所受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们不起来反抗将没有任何出路,辛亥革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不可避免地爆发的。


鲁迅对生活的描写和历史规律的揭示是准确而深刻的。鲁迅在小说中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真实地表现了它对几千年封建主义统治的巨大冲击。那块供在古庵里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虽然是被假洋鬼子赵秀才砸掉的,但他们毕竟是趁了辛亥革命的浪潮。更具实质意义的是城里那个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的害怕,革命一起来他就赶紧转移财产,准备逃难。当他的大乌蓬船偷偷地从黑中划到未庄赵府上的河埠头时,也立即“将大不安带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震动。”作为地方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钱太爷之流更是一反常态,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读着“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风的叫”阿Q为“老Q”的情景,我们不禁有点象阿Q那样“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如果这场革命能够继续深入下去,中国的面貌庶几可以改变,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大大缩短。  


鲁迅在小说中对辛亥革命的这种艺术表现,是符合他一贯的立场和态度的。早在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中,他就坚决拥护革命派的主张,并誓做革命之骁将。武昌起义和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绍兴,广大群众热烈欢迎,满清地方官吏却纷纷逃窜,而新政权尚未建立,政治上出现真空,社会秩序混乱。在此形势突变时,鲁迅挺身而出,组织进步师生上街武装巡逻,准备武力对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王金发进踞绍兴成立了新的军政分府后,鲁迅出任了山会师范学校校长,参与发起创办了《越铎日报》。他在《<越铎>出世辞》中赞颂辛亥革命“首举义旗于鄂。诸出响应,涛起风从,华夏故物,光复大半,东南大府,亦赫然归其主人。”欢呼“民气彭张,天日腾笑,孰善赞颂,庶猗伟之声,将充宇合矣”。并把“行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规定为该报的宗旨。对革命的失败,鲁迅也首先看到的是政权的变质,上层统治集团的***,所以他的批评直指王金发和那些投机分子。


鲁迅虽然在仙台时就弃医从文,立志于思想革命, 但并非将思想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看作是相互对立或互不相干的。而且当面对现实特别是革命运动兴起时,他首先关注的还是政治动态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是政治上的成败,政权的得失。因此,他在坚持思想革命的同时,用自己的笔和实际行动,终生进行反对北洋军阀和后来的*国*民*党新军阀及其走狗奴才的斗争。他注重思想革命,不满群众 的愚昧麻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痛感他们对国家政治、民族兴亡、政权变化这些 大是大非、生死攸关的问题缺乏敏感和认识,不管谁统治,是满清皇帝还是民国总统,他们都只希望有一个做稳奴隶的时代。看到当时政治舞台上“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2]而群众却茫然无知的局面,他内心无比的痛苦和愤激,所以在《阿Q正传》中特别注意表现把总、举人、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等反动势力的动态。即使说辛亥革命只是创造阿Q这一典型的历史背景,小说还是对革命的许多方面作了直接的描写和反映,“尼姑庵革命”,“不准革命”,“咸与维新”,把总和举人的冲突,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极为生动的典型事件和情节,使人们从中看到了这场革命的真实面貌。所以辛亥革命既是阿Q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是阿Q的人生历程,命运的归宿。那种说《阿Q正传》没有直接表现辛亥革命的观点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


【 参考 文 献 】
  [1]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17、283、216.
  [2]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25、81.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zgyclt.souluntan.com/
 
文学评论:《阿Q正传》不只关注国*民*的精神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香功论坛 :: 『時政影視文藝』 :: 文学作品欣赏-
转跳到: